最近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的何明蓉和汪敏棻兩位教授,為了推動「醫學專業素養教育」,試圖把西方醫學專業倫理(Western Medical Professionalism)的內容翻譯成中文。然而,當她們採用直譯的方式,將西方醫學專業倫理的內容逐一翻譯成中文之後,卻發現其中蘊涵的是西方「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不僅醫學院學生難以理解,更不容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因此,她們放棄這種「全盤西方」的直譯方式,改弦易轍,將西方醫學專業倫理所強調的每一項價值,放置在儒家文化的脈絡中,尋思其對應概念。這種「文化翻譯」的方法,可以讓源自西方的「醫學專業倫理」獲得一種嶄新的人文義涵,原本枯燥無味的倫理教條,將會變得較為富有生命力,可以作為國內學者推動專業倫理教育的參考。

西方醫學專業倫理的核心價值是「人本主義」(Humanism)或「人道主義」,在此之下,包含有七項價值。用康德將理性二分的架構來看,「臨床能力」(Clinical competence)、「卓越」(Excellence)和「人格完整」(Integrity)屬於「理論理性」的範疇;「倫理及法律的理解」(Ethical and legal understanding)、「責任感」(Accountability)、「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和「利他主義」(Altruism)則是屬於「實踐理性」的範疇。這一整套的價值體系很明顯的反映出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直接將之譯成中文,雖然保有知性的精確,卻很難激起人文的感動。

何明蓉、汪敏棻兩位教授希望以儒家的文化脈絡重新詮釋這套價值觀。在我看來,西方「人本主義」在東方的對應概念,是儒家所謂的「仁道」。《論語》記載孔子跟門徒的對話,大多是由弟子問,孔子回答,少數由孔子主動對弟子的說話,最能夠反映出儒家的中心思想。有一次,孔子主動在弟子面前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回應:「確是如此」,弟子不解其意,事後曾參向同門弟子解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對這句話的詮釋是「盡己」之謂「忠」,「推己及人」之謂「恕」。這段對話說明:孔子一生最為重視的「仁道」,一方面講究「盡己」的自我修養;一方面重視「推己及人」的人際倫理。

以這樣的思維脈絡做基礎,我們就可以對西方的醫學專業倫理做重新詮釋。用儒家的話語來說,現代的醫學專業倫理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慈術」,在人際倫理方面要求「仁心」:前者希望醫生能夠以「正心誠意」(Integrity)的自我修養,不斷追求醫術之「精進」(Excellence),而能夠擁有「精湛之醫術」(Clinical competence);後者則是希望醫師擁有足夠的倫理及法律知識,「術德兼修」(Ethical and legal understanding),在從事醫療工作的時候,能夠抱持「誠信篤實」(Accountability)的態度,使用「視病猶親」的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行道天涯,達到「懸壺濟世」(Altruism)的最終目標。

這種「文化翻譯」的方法,很像佛教在唐代傳入中國時,許多中國僧侶用「格義」的方式翻譯佛經,其意義與佛教原典不盡相符,但卻能夠使佛教教義融入中國文化之中,從而使佛教獲得嶄新的生命力,當它在印度逐漸式微之後,反倒能夠在中土廣為流傳。

從一九九四年台灣開始推動教育改革以來,教改派人士便以「與世界接軌」為口號,生吞活剝地推動形形色色的美式教育理念,灌輸各式各樣的「新式」知識內涵,造成台灣教育界的「全盤西化」。十幾年來,教育部雖然努力地在推動品德教育及專業倫理教育,但卻因為一心想要「與世界接軌」,卻從未思考如何「往本土扎根」,結果是治絲益棼,不僅品德教育無法落實,台灣社會中的專業倫理也面臨了重重的危機。在我看來,何明蓉、汪敏棻兩位教授想要從事的「文化翻譯」是一個非常好的範例。她們一方面想要「與世界接軌」,一方面也想到要「往本土扎根」,這種「兩面兼顧」的學術考量,足以作為學術界的借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