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上海世博會的召開,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來到上海玩。然而,要做好東道主也不簡單,不少居民在介紹小區時遇到了尷尬的局面──如何用英語報出小區名字。記者昨天調查發現,本市有英文名稱的小區並不多,多數為開發商宣傳樓盤或小區為了方便外籍住戶使用。市地名辦表示,小區必須有合法的中文名,取英文名屬民間行為。

  小區接待外國朋友遇“名稱難題”

  7月底,在外企工作的何先生招待了3名美國同事來上海參觀世博會,作為行程的重要一站,他還特意邀請了3位客人去自己家裡吃頓飯。客人來到小區門口時,對何先生所居住的“蘭馨雅苑”這個小區名字產生了興趣,一時間,何先生不知如何將這個小區名確切翻譯出來,最後他只能勉強地直翻成“有蘭花香味的美麗地方”,把大家都逗樂了。

  事後,何先生還特意查詢了購房資料,向鄰居咨詢,都沒有獲得理想的答案。除了自己小區,何先生發現在周邊的多個樓盤都沒有“官方”的英文名,“類似黃興花園還比較容易翻譯,要是再碰到一個文縐縐的小區名字就麻煩了。”何先生說。

  上海小區配英文名“不吃香”

  記者在網上查詢了上海多個樓盤的英文名,卻發現有英文名的小區並不多,總體而言,除了一些著名樓盤和涉外樓盤,有英文名的小區鳳毛麟角。如東方城市花園的英文名是OrientalCityGarden、英郡雷丁的英文名是ReadingTown、香榭苑的英文名是ChampsElysees、上海康城的英文名是ShanghaiCannes等。

  上海市地名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命名要依據《上海市居住區和建築物命名規則》,其中明確提出“不得使用不規範文字、繁體字、異體字、生僻字(派生地名除外)以及外文、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等。”工作人員解釋,按照規定,小區必須有一個符合規定的漢語名稱。而目前一些小區擁有英文名屬於“民間行為”,主要是開發商為了宣傳樓盤或小區為了方便外籍住戶通聯。

  多數業主不知本小區有無英文名

  針對是否有必要給小區取英文名字,記者隨機調查了居住在不同小區的14位業主,其中僅有一位居住在上海康城的業主知道自己小區有英文名,但也需要經過查詢才能說出自己小區的英文名字。

  有4位業主稱自己小區並沒有英文名字,但支持取一個英文名,並認為英文名字應當取得“溫暖大氣”;有5位業主表示自己小區並沒有英文名字,對於取不取英文名字也持無所謂的態度;還有4位業主反對小區取英文名字,他們認為自己所在小區的中文名字十分典雅古樸,倘若取一個英文名字,會破壞小區名字原來的韻味。多數業主認為給小區起英文名字的目的本是與國際接軌的一個措施,但也要考慮小區實情和居民接受度,否則只會貽笑大方。

  [鏈接資料]

  僅有英文名給小區居民帶來尷尬

  2009年曾有重慶媒體報導,重慶某小區取名“MORNING”,只有英文名而無中文名,讓年紀稍大的業主遇到了麻煩和尷尬。一位業主乘坐出租車回自己的住所,可半天沒叫出自己小區的名字“MORNING”,最後只得告訴司機去“摸你公館”,司機對著他白了一眼。給小區起英文名字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此“有趣”,卻也著實讓人頭疼。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全通翻譯 的頭像
全通翻譯

全通翻譯/翻譯社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