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在2008年奧運之前,曾經整頓和淨化各種標示和菜單上的英文,上海為了舉辦世界博覽會,也花兩年時間做這件事,但有中外人士覺得,讓英文保有一些中文味道,未嘗不是件好事。

「紐約時報」報導,原本在1家德國電台擔任記者的紀韶融(Oliver Lutz Radtke),可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清格利希」(Chinglish,意譯為中式英文,係由Chinese與English兩字合成,其中Ching在英文中亦可指清朝,早期美國人亦習以此貶稱華工)專家。

他認為,清格利希是語言文字具有生命力的証明,中國應該善待中英文融合後所形成的這個奇妙產物。他並說,中式英文有如珍稀物種,應當加以保護。

紀韶融說:「如果把所有標示都標準化,不僅我們在公園散步時會少掉很多歡笑,也會讓我們失去瞭解中式思維的1扇窗。」

對他來說,中式英文可不是茶餘飯後的笑點而已。他出過兩本有關中式英文的書,圖文並茂,目前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攻讀中式英文博士學位。

上海高級翻譯學院的英語翻譯兼教師姚先生受聘領軍清理上海的英文標示,但他本人是帶著矛盾的心情進行這項工作。

他說,雖然有些中式英文會讓西方人覺得很怪,但也可以讓人耳目一新。他說:「有些表達得很好,甚至很優雅。」

姚先生舉例說,在英語國家,叫人不要踐踏草坪,一般會用Keep Off the Grass(直譯:「勿到草地上」),但中國的英文標示則將大自然擬人化,例如說TheLittle Grass Is Sleeping. Please Don't DisturbIt.(直譯:「小草在睡覺。請勿打擾。」)或說Don'tHurt Me. I Am Afraid of Pain.(直譯:「別傷害我。我怕疼。」)

他說,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英文表達就是出於這種語言思維;中文的逐字翻譯,最後成為口說英語主流的表達方式。

但是,在加拿大從事翻譯工作近20年的姚先生,也有他的底線。

他展示1個公園管理規定的英文版,其中最後1條要表達的是:「如有遊客不服從工作人員管理或違反規定,一切後果自負。」英文變成:Because if thetourist does not obey the staff to manage orcontrary holds, Does, all consequences areproud.

姚先生最近把這個告示做了更正,但想起來還是不住搖頭。

世博會前,他發現有些漏網之魚,例如1個餐廳的餐具回收處,英文標示是這樣:The TablewareReclaims aPlace.(直譯:「餐具奪回一個地方。」)

紐約時報報導,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招募600名志工,成立兩年來修正1萬多個公共標示。在北京奧運舉行之前,當地的整治行動共換掉40萬個路標和1300份餐館菜單。

紐約時報網站並刊登了兩照片,顯示何謂「清格利希」。兩張照片都是交通標示,其一中文標示為「施工進行中」,英文赫然是execution in progress(死刑執行中);另一中文是「小心滑倒」,英文則是slipand fall down carefully(小心的滑倒)。

紐時報導,原本在中國可以看到有些「存取款一體機」的英文標示為Cash Recycling Machine(直譯:「現金回收機」),餐館菜單上有英文名為monolithictree mushroom stem squid(直譯:「巨大樹菇莖魷魚」)的菜,渴了可以喝The Jew's Ear Juice(直譯:「猶太人耳朵汁」,實指「黑木耳露」)。

吃喝太多,身材變胖,店裡買衣服可以找到英文標示為fatso(直譯:「肥仔」),或lard bucket(直譯:「豬油桶」)的尺碼。有個服裝連鎖店,名叫Scat(大便)。

  紐約時報引述研究中式英文根源的專家說,很多中式英文的例子是譯者懶惰所造成,還有就是問題多多但卻廣泛使用的電腦翻譯字典「金山詞霸」。

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文教授梅維恆(Victor H. Mair)說,有中國超級市場把乾貨部門標示為Fuck Goods,就是金山詞霸的傑作。(譯者:中央社陳正杰)

【2010/05/06 中央社】@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