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近千年,第一部外文版《資治通鑑》終於問世!韓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權重達耗費十三年心血,將《資治通鑑》譯成韓文,作為韓國學子研究中國歷史的橋梁。他說,書中有兩萬多個故事,每個都是拍電影的好題材,若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資治通鑑》就是最好的寶庫。
權重達鑽研中文四十載,大學和研究所在韓國主修歷史,一九七三年到台灣政治大學中文所攻讀博士,論文題目就是《資治通鑑對中韓學術之影響》。
此後,權重達一生都埋首其中,本月卅一日將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辦新書發表及紀念會,本周特地來台展開三天「感恩之旅」,贈送一套韓文《通鑑》給政大圖書館。他強調:「只送政大,韓國的學校都要付錢買。」
史書故事多 都是拍電影題材
權重達不僅中文流利,更寫得一手行雲流水的方塊字。談起這部翻譯巨作,權重達眉飛色舞:「《通鑑》是全世界最好的史書!」
他說,韓國學者研究中國史,只從斷代史切入,不夠客觀,為了完整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權重達選擇跨越一三六二年時空、十六個朝代興衰、數千位王公將相的《資治通鑑》。
權重達說,自古以來《通鑑》就是東亞帝王的教科書。元世祖忽必烈從中學用兵治國;朝鮮世宗時代韓國人廣讀《通鑑》;毛澤東就連「長征」時,也不忘帶著《通鑑》反覆讀。
權重達盡心 左修右改才滿意
把《通鑑》翻成韓文,一直是權重達的心願,偏偏返國後在大學任教,被沉重的教學、行政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十三年前,他卸下職務,才有機會開始動手翻譯。
儘管韓國政府提供經費聘請六位博士生協助翻譯,權重達仍堅持親自校對每一字。二○○六年好不容易完成,他左翻右瞧仍不滿意,從頭開始修訂,一拖又是四年。
戰爭故事多 精采好讀最吸睛
權重達興奮地說,廿一世紀的文化創意產業當道,《通鑑》包含了兩萬多個故事,其中,戰爭故事又特別精采,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的「馬陵之戰」,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三國時代曹魏與蜀、吳的「赤壁之戰」,東晉謝玄與苻堅的「淝水之戰」,讀來彷彿身歷其境,「《通鑑》就是文創產業的寶庫。」
他笑說,韓國人製造現代汽車賣往美國,賺很多外匯,美國好萊塢一部電影銷到韓國就全賺回去了。要對付西方世界的文化傾銷,「史書」就是東方世界的利器,「《通鑑》一個故事拍一部電影,東方人就能活得下去了。」
文創要尋寶 它就是最好利器
權重達將二九四卷《通鑑》翻譯成通俗韓文,共卅一冊,另又寫了一本八百多頁的導讀和注釋,全部排在一起長一.五公尺,相當壯觀。頂著滿頭白髮,有著學者執著精神的權重達笑說,他只是想做一件對人類有意義的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