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多著名小說家都還處在用普通的語言講述故事的階段,文字水準比較弱,而大眾語言不能算是文學語言,用大眾語言寫作難以成為優秀的作家。

  ●我們內地作家今天的狀況是有文學觀而無文字觀,所以他們寫出來的作品只有敘述,無文字之美,結果是不耐讀,換言之,就是文字表達比較差,讀起來感覺粗糙。

  《認得幾個字》、《文字的故事》、《漢字書法之美》這幾本書出版以後,在內地讀者中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內地作家少有談及文字的,而同在華語文化圈內的臺灣作家卻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多的開掘。除了張大春、蔣勳、唐諾之外,還有朱天文2008年出版的《巫言》。對此,有學者評論說:“臺灣文人圈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寫作上的文字自覺。這個建立在文本主義基礎上的‘小傳統’是內地作家所難以比擬的。”

  日前,出版人、書評人楊小洲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臺灣文人圈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不好用“文字自覺”來概括,但內地作家確實很少去感受或研究漢字,是“有文學觀而無文字觀”。

  《文化廣場》:在華語文學圈內,內地作者確實很少關注文字本身。在你看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楊小洲:所謂“臺灣文人圈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寫作上的文字自覺。這個建立在文本主義基礎上的‘小傳統’是內地作家所難以比擬的。”不太好理解,這話說得像翻譯腔,什麼叫“文字自覺”?臺灣文人圈的文化氛圍散發著濃鬱的中國傳統,但這不能用“文字自覺”來作概念,這種說法很有些“虛空”的感覺,臺灣文化圈在承繼傳統的同時也摻入很多外來因素,比如視覺、比如視覺運用在生活中的感受等等。如果談文字和文學語言,臺灣的翻譯作品的文字語言大多不好,內地現在的翻譯作品也普遍不好,這似乎與文本主義無關,是文字的問題,很多翻譯者中文水平低,翻譯成中文簡直沒法閱讀,比如美國漢學家傅漢思《梅花與宮闈佳麗》譯成中文,真是慘不忍睹,隨手摘錄一段:“這個特殊夜晚的一個特點在于空氣與水罕見的清澈,造成了非比尋常的能見度。”這樣的翻譯文字,真要令人懷疑傅漢思的漢學家地位了。

  說到內地作家的文字,確實不好,內地作家很少去感受或研究漢字,因而他們的文字普遍不好,大多著名小說家都還處在用普通的語言講述故事的階段,文字水準比較弱,而大眾語言不能算是文學語言,用大眾語言寫作難以成為優秀的作家。內地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比臺灣要嚴重,因而建國後成長起來的作家,沒有傳統底蘊,沒有對漢字的基本認識,沒有對漢字的傳承,尤其簡體字推廣後,人們對文字失去了對漢字傳統的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全通翻譯 的頭像
    全通翻譯

    全通翻譯/翻譯社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