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你看懂了沒?」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一旦少了字幕,這樣基本的問題卻令人難以答覆。
享受一部電影除了看劇情與聲光特效,台灣觀眾還得特別仰賴中文字幕,藉此了解電影內容與笑點。字幕是訊息傳遞的橋樑,當翻譯通順時,它的自然不讓觀眾感受到它的存在,因它與電影融成一體,使觀影經驗也隨之提升。反之,誤譯或不順的字幕會讓好片變成偵探片,偵探片變爛片,大大增加觀眾的觀影痛苦感。如此不可或缺,又如此講求品質,這座跨越語言的橋由一群隱身幕後的譯者辛勤建造,大多數觀眾都曾享受過字幕帶來的便利,卻鮮少了解這群造橋者的辛酸血淚。
電影觀看形式很多,從院線大銀幕、DVD、有線電視甚至電腦下載……等,不同的形式都由不同譯者專司,因此會產生同電影不同頻道,翻譯也跟著不同的情況。此外,不同影片類型也會牽動譯者群,好萊塢院線、外語片、獨立製片、影展片、影集等等都各自有其譯者。由於台灣翻譯人手眾多,一般大眾對翻譯的印象多停留於兼差性質,導致翻譯品質參差不齊,事實上,專職翻譯者並不少,多負責主流觀影媒介,有一套翻譯流程,作品也有一定水準。只是不同譯者會根據片型而改變文字風格(本土化、口語化),挑戰觀眾的接受度,加上字幕一行有字數限制,在涵義呈現上偶爾美中不足,但仍是譯者們絞盡腦汁後的成果,其辛勞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