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四個錯誤翻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4 12:20:06
在一個快速變小的世界,快如閃電、實用易懂的翻譯日益重要。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不妨舉個例子。用谷歌把本文第一句從英語翻譯成泰語,然後泰語轉俄語,再翻成日語,最後從日語重新翻譯成英語,就變成了:日益重要為了轉變世界更快倒落以及閃電,弄懂實際的。
是不是不知所云?還有更離譜的呢。
1.少翻一個“i”,“火星人”到來。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喬萬尼報告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火星上有“運河”(canali還是canals)。因為“運河”有人工建造的含義,人們紛紛猜測,可能是早已滅絕的火星人用運河灌溉莊稼。
實際上,canali不是“運河”(canals)的意思,實際是指“溝渠”,喬萬尼只是描繪了一種天然的地貌差異。到了20世紀,“火星人”著實火了一把,這一切都源於少了一個小小的字母“i”。
2.赫魯曉夫要哀悼你
1956年,世界冷戰正酣。在美國人看來,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是頭號敵人。他在波蘭駐莫斯科大使館的一席講話,更使自己的愚昧傲慢深入人心。幾句開場白過後,他大談資本主義糟糕透頂、共產主義優越無敵,最後說出了一句後來廣為流傳的話——“我們會埋葬你!”
事實上,他這句話的更準確翻譯應是“當你被埋葬時,我們會在場”。這句話在蘇聯很常用,赫魯曉夫的本意是“我們會比你們活得長久”。冷戰期間,像此類鼓吹“共產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言論很多,但由於美國《時代》周刊的錯譯,美國人以為赫魯曉夫要用核彈埋葬他們。
整整3年,他沒有澄清那句話。蘇聯咄咄逼人,發射衛星和洲際導彈,美國也大搞太空、導彈研究。如果我們沒有誤解他的意思,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會是美國人嗎?這將永遠是個謎!
3.卡特總統真讓波蘭人抓狂
1973年,總統卡特訪問波蘭,並舉行了美國在共產主義國家的首次新聞發布會。美國以150美元一天的價格,雇了個連波蘭語都說不全的翻譯。這家夥剛開口就出錯,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卡特開場說“我今早離開美國”,被翻譯成“我離開了美國,永遠都不回去了”。他說“我此行的目的,是了解你們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期盼”,結果被翻譯成“我對波蘭棍子饑渴難耐”。更有甚者,這個翻譯竟然使用舊詞和俄語句法,順帶還作踐了一下波蘭憲法。卡特算是栽在他手裡了。
該口譯員被炒了,卡特為參加國宴又雇了一位翻譯。在國宴演講上,他說完第一句話後,為譯員停頓了一下,結果翻譯沒反應。卡特又說了一句,翻譯還是沒搭理他。很顯然,第二位翻譯的問題與前一任相反,他根本聽不懂卡特的英語,因此就沉默是金了。這種情況下,波蘭領導人的隨同翻譯不得不出手相助。卡特終於離開波蘭時,他已成為波蘭全國人的笑柄了。
4.一字惹來原子彈
1945年,盟軍準備結束戰爭。他們發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向,否則予以“徹底摧毀”。然後盟軍就像一個六年級小學生那樣,惴惴不安地等待“求愛信”的回應。
不出所料,日本記者不斷催促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表聲明。鈴木召開記者會,說了諸如“不予評論,我們正在考慮此事”之類的話,日本記者們失望而歸。
鈴木在說話中使用了單詞“默殺(mokusatsu)”,來表達“不予評論”的意思。然而,該詞還有“傲慢輕視、置之不理”的意思,當此種翻譯傳到美國政府耳朵裡10天後,向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3天後,在長崎投了另一枚核彈。
如果鈴木當初充分解釋一下,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無論是政客的措辭不幸,還是翻譯未能酌情選擇詞義,美國得到的惟一翻譯版本就是:“日本剛剛十分不明智地回應道‘讓盟軍放馬過來吧’。”(來源:青年參考)
- Apr 18 Wed 2012 10:20
改變世界的四個錯誤翻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