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老掉牙的中文口語在英文中有幾句對應的翻譯,即 if worse come(s) to worst,if worst come(s) to worst,其中若為直述語氣,則動詞用 comes,若為假設語氣,則動詞用 come。此外,worse 或 worst 前面也可加上定冠詞 the。例如:Check with the company to see if they can fix the printer, if the worst comes to the worst, we’ll just buy a new one. (去找那家公司看看能不能修理這台印表機,如果實在不行 [即最壞的情況發生],那麼我們就買一台新的)。

有人可能質疑,worse 是形容詞 bad 的比較級,而 worst 是最高級,照理應該只有 if worse come(s) to worst 才對,但其實這幾句都是英文的標準用語,不折不扣的慣用語。雖然 if worst come(s) to worst 可能是 if worse come(s) to worst 的變形,但前者在使用頻率上反而比後者來得高。

再者,我們也可將 if 改為 when,使其變成 when worse come(s) to worst,when worst come(s) to worst;基本上,不管是 if 還是 when,它們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但 if 似乎比較常用。除了上述的慣用語翻譯外,我們亦可使用非習慣用語的翻譯 if the least wanted situation develops 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英美越來越盛行的感嘆詞。當你自己做了某件愚蠢的事情,或做了某件愚蠢的事情被逮個正著,或錯失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你就可以說 D’oh!。這個字的意思相當於在你知道自己做了蠢事時會說的話:”Damn! I’m stupid.” (該死! 我好笨) 或 “Oh, not again!” (噢,不要又來了)。 D’oh! 於2002年首次出現在《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中,但它早在1988年就已是美國電視劇「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 中常講的一個字,用來表達沮喪,挫折或一種 (不順利或不好的事情) 注定如此的無奈。 然而,這個字千萬別與發音和拼字都頗為相近的 “duh!” 搞混了,後者是南加州聖費爾南多谷地 (San Fernando Valley) — 這個地區是由數個城市所構成,包括洛杉磯大半土地 — 常用的「社會方言」(sociolect,即 social dialect) Valspeak 中的用字,意為「眾所周知」(everyone knows that) 或「顯然地」(obviously)。你可能曾經看過電視演員眼冒怒火,嘴巴大叫 “Duh!”,因為他們認為某人做了愚不可及的事情。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做了蠢事時你就說 D’oh!,而當你認為別人做了蠢事時,你就說 Duh!,來表達「真笨!」的意思。 為了讓大家能清楚分辨這兩個字發音的不同,筆者特別從網路廣播剪輯了兩個聲音檔,供大家下載聆聽: D’oh! Duh!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09/06/03/167s489954.htm

(一) 同義反譯法

例如: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09/12/17/167s536140.htm

1. leave sb the choice of ... or ... 要麼…,要麼… (選擇類經典句)

Our cruel and unrelenting enemy leaves us the choice of brave resistance or the most abject submission.
敵人冷酷無情/鐵石心腸,我們要麼頑強抵抗,要麼屈膝投降。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09/02/09/167s451682.htm 

bank holiday 不是銀行節,是公共假期

有一次我看電視劇,裏面兩位男士邊走邊談,一位提到明天是bank holiday,中文字幕赫然出現“明天是銀行節”。在英國國定假日叫bank holiday,也許銀行與英國人關係太密切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國定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09/04/15/102s474826.htm

雲南省24歲的玉溪北城鎮男子李喬明因盜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關押11天后死亡。晉寧縣公安機關給出的死亡答案是,當天李喬明受傷,是由於其與同監室的獄友在看守所天井裏玩"躲貓貓"遊戲時,遭到獄友踢打並不小心撞到墻壁而導致。面對這個答案,家屬們卻認為太過牽強。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09/12/31/167s539297.htm 

許多國際著名品牌源於很平凡的名字,譯為中文必須有巧思。

     如果把行銷比喻成一場戰役,那麼成功的品牌名稱就像一面不倒的軍旗。國際品牌在全球範圍內行銷,必然要跨越種種文化障礙,如語言差異、的消費習慣差異、的宗教差異等。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http://big5.cri.cn/gate/big5/english.cri.cn/7046/2010/01/12/167s541864.htm

《孔子》的主題曲名為“幽蘭操”,由王菲演唱。相傳古詩《幽蘭操》(又稱“猗蘭操”)是精擅琴藝的孔聖人自感生未逢時的絕世作品。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曾作同名作品唱和孔子。而影片主題曲的歌詞正是改編自韓愈這首名垂青史的詩作。改編的歌詞和韓愈的原作有何區別?詩作和歌詞分別又是什麼意思?讓我們結合英文版的翻譯一起來看一下。

韓愈《幽蘭操》原文中英文對照

全通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